fbpx

台灣農業=沒日產業? 有機農業以小搏大?

和很多的母親一樣,我們在開始撫育下一代時才對日常的食物來源和我們身處的生態環境加以關注。致力有機種植的【田文社】最近在臉書有篇貼文有感農田附近有一塊地已經填土灌水泥變成農舍,自嘲身處「末日產業」,鄰居【小間書菜】種米種菜兼書店更是「雙末日產業」。在幽默風趣的貼文背後訴說的是有機農民與農村面對的挑戰,從小在城市邊緣長大,目睹二、三十年內家鄉農地被政府土地重劃蓋大樓,所有農地都消失了的巨大變化,最後XX鄉/村也理直氣壯地變成了XX區/里。不久之前同學分享美麗的荷花田照片,令人回想起很多年前騎車常經過的一片荷花田,要看荷花不必大老遠開車,可是當時並不知道那片荷花田很快就會消失,如果早知道的話,年輕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停下來觀賞,而不是總是騎車來去匆匆?

很多人從城市回到鄉村務農,希望以有機耕種來取得經濟與土地生態共存的平衡,但是台灣的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耕作的發展,離翻轉我們的食物安全,恢復土地活力,保護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理想目標還有多遠?

有機農業促進法

「有機農業促進法」於107年5月30日公布,立法宗旨為「維護水土資源、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動物福祉與消費者權益,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該法對有機農業的定義:「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其中有機農業的範圍擴大包含未經驗證機構驗證之友善環境耕作。農委會農糧署對有機及友善耕作種植面積各自提供不同的統計資料。

看數字說話

在農糧署公布的109年6月有機栽培農戶數及種植面積概況 (註1),有機栽培戶數為3,926戶,種植面積10,150.8公頃;友善環境耕作的耕作面積為4,569公頃,合計14,719.8公頃。以台灣所有農耕土地面積790,197公頃 (註2) 為基礎,有機耕種佔其中之1.28%,若加上友善環境耕作則提高為1.86%。但不是所有的農耕土地都是用來耕種的,根據農委會於2018年九月公布的全台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實際使用之總面積,種植農作物使用的面積為522,011 公頃,養殖魚塭43,524公頃,以及畜牧的11,378公頃,合計實際使用面積為576,913公頃 (使用率73%),則有機耕作面積佔使用面積之1.76%,有機與友善耕作合計佔使用面積之2.55%。

根據有機農業研究組織 (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與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者聯盟 (IFOAM – Organics International) 出版之「有機農業世界統計與2020年趨勢報告」(註3),台灣的有機農業生產者有3,556戶,農地面積為8,759公頃,佔所有農地生產總面積790,197公頃的1.11%。比較前年的成長率為15.7% (2017 vs. 2018),10年的成長率為195.8%。

亞洲以中國的有機農業佔地面積最大,共4,108,000公頃,佔其所有農地面積的0.6%,比較前年的成長率為3.7%,10年的成長率為69.2%。其次為越南,有機農業面積為492,143公頃,佔其所有農地面積的2.2%,比例居亞洲之最,比較前年的成長率為309.7%,10年的成長率為1596.4%,成長最快。菲律賓居第三,有機農地面積218,570公頃佔其所有農業面積的1.8%,比較前年的成長率為16.9%,10年的成長率為321.9%。韓國有機農地24,700公頃,佔其農耕面積的1.4%,比較前年的成長率為19.3%,10年的成長率為85.1%。比較奇怪的是日本,有機耕地10,792公頃,僅佔其農耕面積的0.2%,比較前年的成長率為8.4%,10年的成長率為19%。為什麼日本的有機農地比重如此之低呢?報告中並沒有加以說明,但有55%的非有機農表示有意願轉成有機耕作,比例之高令人驚訝。

猜猜看哪一個國家的有機農業面積最大呢?是澳洲的35,687,799公頃,佔其所有農業總面積的8.8%,但是比較前年的成長率僅為0.1%,10年的成長率為197.4%。雖然成長率趨緩,澳洲的有機土地面積佔了全世界的50%,是其他國家的加總,估計97%的有機農地是用於放牧。歐洲在有機農業的耕地面積僅次於澳洲,佔世界所有有機農地面積的22%,其次為拉丁美洲的11%,亞洲的9%,北美洲的5%,以及非洲的3%。

歐洲在有機農業的發展具領導地位

歐洲國家以西班牙的有機農地面積2.246百萬公頃最大、其次為法國2.035百萬公頃、義大利1.958百萬公頃以及德國的1.521百萬公頃。所有的「百萬公頃俱樂部」12個國家的有機農地加起來佔全世界有機農地的82.3% (見下圖) 。

若以一個國家的有機農地面積佔所有農地面積的比例來看,與瑞士和奧地利為鄰的小國列支敦士登,人口不到39,000人,38.5%的農地面積為有機,居世界第一。雖然歐洲國家的全部有機農地面積不如澳洲大,但是歐洲各國的有機農地佔所有農地面積的比例普遍比其他洲來得更高,凸顯歐洲在有機農業發展的領導地位。

有機農地佔所有農地面積超過10%的歐洲國家有:

             奧地利            24.7%

             愛沙尼亞        21.6%

             瑞典               19.9%

             義大利            15.8%

             拉脫維亞         15.4%

             瑞士                15.4%

             芬蘭                 13%

             捷克                 12.8%

             斯洛伐克          10%

其他還有斯洛文尼亞9.9%,丹麥9.8%,西班牙9.6%,德國9.1%,立陶宛 8.3%,法國7.3%,比利時6.8%,克羅埃西亞6.6%,希臘6%,葡萄牙5.9%,匈牙利4.5%,波蘭 3.4%,荷蘭3.1%,及英國2.7%。

把全世界的有機農地包含仍在轉化為有機的農地加起來,僅佔所有農地的1.5%,也就是說其他的農地幾乎都是採用慣行農法,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或使用基因改造種子的農地。

有機農業與生態的關係

有機農業與生態的關係在「下一個物種」(The Next Species, 臉譜出版) 的警兆之一:土壤一章節有案例說明。有機化學始祖之一的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 (Justus von Liebig, 1803-1873) 曾經提供英國企業家兼農業科學家約翰.勞斯(John Bennet Lawes)所管理的洛桑農莊 (Rothamsted Estate)一個肥料處方 – 將骨頭煮沸、磨碎,用酸處理後製成肥料。洛桑農莊(今日的洛桑研究所)進行許多田間實驗,其中一個實驗研究人員發現施加無機肥會導致作物徒長,鄰近農田的植物種類數量會減少,只有三種,但是和無機肥料實驗田有一段距離的農田中,植物種類可多達五十種。無機肥可以改善作物產量,但卻讓生物多樣性大大減少。農業的出現導致植物種類長期處於減少的劣勢,為了餵養增加的人口與糧食需求,更多森林轉為耕地,加上無機化學肥料與農藥的使用,使得生活其中的動植物加速減少甚至面臨滅絕的危機。

有機農業的前景 — 悲觀中有希望

若只看有機農業的生產面積佔所有農業比重微不足道的1.5%,希望有機農業能帶來改變 – 改變使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所造成的土地貧瘠與水土汙染,殘留化學藥劑吃進人體的食安與健康問題,生態衰退物種減少,以及生產化學肥料消耗比原料更多的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加速地球暖化等問題 – 似乎像是愚公移山,不可能的任務,令人感到悲觀。更甚者,以英國為例,比較前一年的有機耕作土地足足減少40,365公頃 (-8.1%),十年衰退 -65.9%;挪威也在十年中衰退 -8.3%;紐西蘭 -28.6%,可知不是所有的有機農業發展曲線都是向上的。

但是從樂觀的角度看,奧地利做到了24.7%的有機農地面積,法國、烏拉圭、阿根廷、越南、西班牙、印度、德國、蘇俄、土耳其和加拿大等國家在各在一年內增加超過十萬、甚至二十萬公頃以上的有機耕作面積。如果經濟發展後起之秀的越南可以以十年增長1596.4%的速度大步邁向有機農業,台灣只要努力一定也可以。

註1:國內有機及友善耕作種植面積概況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563

註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108年農耕土地面積https://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official/OfficialInformation.aspx

註3: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nd Emgerging Trends 2020, February 2020. 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 and IFOAM – Organics International。 本文中之統計圖皆引用此報告。 https://www.organic-world.net/yearbook/yearbook-2020.html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